一群人、一件事、一辈子:上海外国语大学“诠释伟大思想 担当初心使命” 示范党课开讲
发布时间: 2020-09-29 浏览次数: 1033

 

9月25日,以《诠释伟大思想 担当初心使命》为主题的上海外国语大学“伟大工程”示范党课在松江校区教育会堂举办。教育部直属高校党建工作联络员罗国振、松江区委组织部、松江区电化教育中心以及来自兄弟院校的党委组织部代表和上海外国语大学师生党员代表400余人参加。

作为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系统第2季“伟大工程”示范党课之一,本次党课是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在市教卫工作党委指导下,深入挖掘建校70多年来的大学精神和文脉而精心打造,也是学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广大党员践行新思想、适应新时代、展现新作为,扎实推进“四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

党课围绕“从初心话语·从渔阳里走来”“初心传承·在中国大地扎根”“伟大思想·向全世界讲述”“伟大实践·在新时代奋进”四个篇章展开,讲述上海外国语大学在党委领导下,以语言为桥,从由外而内学习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到由内而外宣传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讲好中国故事,致力于培养能够参与全球治理专业人才的时代担当,展现学校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的精神和力量。


与党同心 与国同兴

校党委书记姜锋在党课中指出,学校的发展历程和文脉蕴含着红色基因,每一代上外人始终把个人的人生成就和学校的发展命运与党的发展事业紧密相连,为祖国与社会的进步提供他们的知识贡献。一群人、一件事、一辈子,行知合一,行胜于言,这就是上外人的精神,这就是开展诠释伟大思想,担当初心使命所应该发扬的精神。

今天,上外人也必须回应时代课题,深度理解世情、国情、党情、市情、社情、校情,把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放在心间,把师生发展放在心间。强化语言能力、融汇学科能力、构建话语能力,审慎识变、勇敢应变、奋力领变,贡献国别区域研究智慧,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


初心不改 砥砺前行

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副秘书长俞敏,原上外党委常委、学校校志编辑室特聘副主任杨凡,上外党委委员、科研处处长王有勇,“双带头人”支部书记、80后青年学者汤蓓四位讲者深情讲述了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之一“外国语学社”的创立,到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所高等外语学府,再到新时代上外人以“多语种+”“+多语种”的办学理念,继续翻译、阐释和传播当代的马克思主义以及心怀家国天下、智力抗击疫情、践行时代使命的故事。

    俞敏副秘书长作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发起人之一、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创始人、外国语学社秘书俞秀松的继子,用详尽的史料梳理了他的继父俞秀松和施存统、叶天底、袁振英、金家凤等革命先辈共同创办外国语学社的历程。办学时间不长的外国语学社既是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大本营,又在联系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方面起到了桥梁的作用。其办学成效十分明显,在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今天的上外人应该继续传承这份与外语联结的“红色基因”,与国家和民族的进步紧紧相连。

杨凡老师讲述了上外建校的初衷,就是服务国家的使命;讲述了姜椿芳老校长带领第一代上外人为马克思主义思想的译介和传播呕心沥血、无怨无悔。

“资深翻译家”岑鼎山,“就是靠一杯浓浓的茶,一根接一根地吸烟来提神,完成他一天一万多字的校订任务,”最后倒在了翻译桌上。国内马恩著作权威翻译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周亮勋在突发脑溢血、紧急手术后,已经记不起来与老伴是怎么结婚的,但是他还记得自己的稿件,最后老人是在病床上哼唱《国际歌》走的。顾锦屏,则是从创建时期直到如今仍然坚守岗位的老人了,他一直告诫年轻人,“代圣人立言,笔重千钧”。

上外人就是用理想、智力和行动为我们共和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大厦建设做出了令我们骄傲的贡献。这激励着我们像老一辈上外人一样,不忘初心,艰苦奋斗,心怀理想,脚踏实地,一辈子就做一件事。

走进新时代,上外人应该以何为己任?王有勇老师认为,走进新时代,上外人应该以翻译中国为己任,以翻译当代中国为己任,诠释伟大思想,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正是基于这样的使命,上外人不仅翻译当代中国,还翻译古代中国,用世界“乐于接受的方式和易于理解的语言”,以“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做伟大思想的表达者和实践者,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

2017年4月成立的中阿改革发展研究中心,已成功举办阿拉伯官员研修班11期,累计培训阿拉伯中高级官员298名,在阿拉伯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这些成就得到了总书记的充分肯定。多语种外文门户网站群已从21个语种增加到28个,发表文章7000多篇,编辑队伍超过100人。这些,都已成为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窗口,引导国际舆论的路径和优化思想传播的阵地。

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上外各级党组织和党员们积极投入智力抗疫,涌现出了许多感人的事迹和人物,汤蓓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她分享了参加慕尼黑安全会议,作为中国学者的代表参与临时设置的疫情问题讨论的经历。“上外学者到国际上发声是责任。你是党员吧!那更没什么可说的了,只要国家有需要,咱们就一定能完成任务!”铭记着姜锋书记的嘱托,汤蓓老师不断地修改讲稿,在讨论中,充分展现了中国人民为抗疫付出的巨大努力和牺牲,为各国提供了防疫窗口期,同时积累了宝贵经验,为全球抗疫提供了公共产品。她的发言,得到了与会人员的共鸣,他们一致认为,这场灾难是人类共同的威胁、是各国共同的挑战,中国应该赢得国际社会的理解和支持。

此次智力抗疫,上外还涌现出了以语言优势投身智力抗疫的教师、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为国发声的学生、为抗疫专家搭建语言桥梁的志愿者、国际舆论环境的分析者、高效率运作的疫情简报团队等等先进人物和团队。上外人把语言能力融入学科能力,转化为话语能力,发挥在区域国别研究中的优势,为国家参与全球治理和国际事务贡献着智慧。


情景再现 知行合一

此次党课,上外还充分利用资源优势,积极创新形式,把“四史”学习教育搬到舞台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里,运用音乐剧、情景剧等多种形式,带领党员重温历史、锤炼党性,实现了艺术感染力和理论影响力的有机融合,让“四史”学习教育更有力度、更具温度。

在“初心话语”篇章,上外学子以渔阳里6号“外国语学社”旧址现场为演出场地,以沉浸式的戏剧体验为核心,再现当年革命先辈和青年刻苦学习外语,接受马克思主义先进思想,与反动势力斗智斗勇,不断探索救亡图存道路的故事。

“代圣人立言,笔重千钧。穿越时间空间,文脉不辍,心手相连。”在“初心传承”篇章,上外师生原创音乐剧《一生心译》选段,讲述1950年代初一批上外学子在创校校长姜椿芳的感召和带领下,赴京从事马列著作编译事业、皓首穷经奉献一生的故事,展现了上外人的革命传统和红色基因,打动了在场无数人。


坚守初心 传承信仰

此次示范党课在上外师生中激起了强烈的反响,现场聆听党课的特邀组织员、支部书记、2020年度校优秀共产党员、2020年新进教师和师生党员代表纷纷发表了感想。

日本文化经济学院教工党支部书记徐旻:党课不仅带我们回望过去,更能为我们指明前路。乘着建校70周年的东风,全校师生都经历了一次生动的校史教育。这次的党课进一步将校史融入“四史”教育中,让我有了认识的“再升级”。从由外而内地吸收传播真理,到如今由内而外地讲好中国故事,上外人有实力,有担当,更有成效。“真的太好了,看得我很激动,眼泪都流下来了”,这应该是作为上外人充满自豪的眼泪。

图书馆副馆长张鹏:示范党课将上外的校园“四史”全面融入,从外国语学社的“渔阳星火”到新中国外语教育“国家队”;从编译局上外人“一生心译”到当代上外人的中国话语表达能力,示范党课全方位展示了代代上外人不负重托、勇于担当时代重担的群像。

国际工商管理学院教师吴瑞璟:作为一名新进教师,此次党课不仅仅提升了我对学校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同时也让我更加明晰了自己作为这个光荣集体的一份子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作为一名科研人员,更作为一名高等教育人员,我们应当尽可能地贡献自己的光和热,做一个有利于国、有利于民的上外人。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王文臣:作为一名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师,从事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教学与传播工作,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前辈们的工作不仅留下了翻译成果,更留下了在翻译过程中的治学精神。这些都时刻提醒着我,作为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工作者,不仅要传授好知识,做好铸魂育人的工作,更要把上外人的初心使命自觉融入到自身工作中,使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融入每一名学子的心中。

国际金融贸易学院2020级研究生杨文祥:今天观看了生动且深刻的党课,使我的内心深受鼓舞,也更让我感受到了新时代上外人的重任在肩。作为一名经济类的学生,在全球人才竞争新格局下,要立足外语,以语言为桥梁,同时善于学习利用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技术手段,响应时代需求,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建设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英语学院2020级研究生胡紫玉:看着一代代上外人坚定地接过前辈的接力棒,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国奉献、为国建功,我深感震撼与激动。作为一名新时代青年,作为新一代的上外人,我深知己任,我将以语言为桥梁,发挥自己的光和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